企业对求职者进行背景调查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调查行为合法合规,避免侵犯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以下是具体说明:法律依据:企业背调主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同时,背调也受到《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约束,该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合法合规的背调流程 明确告知与授权:企业在背调前,应获得求职者的书面签字授权,在授权书中明确调查内容、范围及用途,让求职者清楚了解背调的具体情况。 限定调查范围:背调内容应聚焦于与求职岗位直接相关的信息,如身份信息、教育背景、奖惩犯罪记录、信用记录、工作起止时间、担任职务、工作内容等事实性问题。避免调查与工作无关的隐私信息,如婚恋状况、私人社交、家族病史、个人存款等。 确保信息来源可靠:企业应通过合法、正规的渠道进行背调,如通过官方数据库查询学历信息、向求职者的前雇主核实工作经历等。对于第三方背调公司提供的报告,企业也应确保其调查程序合法合规,信息真实可靠。 核实信息真实性:背调公司或企业自身对调查信息内容负有核实义务,特别是对涉及求职者品德、声望、信用等与其名誉相关的负面评价,更要履行审慎核实义务,避免仅凭未经核实的信息就对求职者作出不利评价。企业违规背调的后果 承担法律责任:如果企业在背调过程中侵犯了求职者的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如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传播未经核实的负面信息等,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如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面临缔约过失责任:企业在已经对求职者作出明示或者默示的录用承诺下,又以背调不合格为由拒绝录用,若让求职者产生“将被录用”的合理信赖,违背诚信原则,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赔偿求职者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