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捷安康股价“牛熊转换”背后,ETF被动调仓陷入了“接盘”争议。药捷安康是一家6月23日在港股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上市后股价平稳向上,至8月底报收54.15港元/股。9月8日,药捷安康被纳入港股通,同时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等多只恒生系列指数,受此影响,资金集中涌入,9月12日和9月15日分别录得77.09%和115.58%的涨幅。然而9月16日,该药早盘一度冲高涨超60%,随后转而高台跳水,全天暴跌53.73%,股价由679.5港元/股急剧下挫至192港元/股。在药捷安康股价冲高之时,多只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因成份股调整被动买入。9月15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实施季度定期调整,药捷安康被纳入成份股。以同类产品中最大的港股通创新药ETF为例,当日买入药捷安康300万股,按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算对应金额约5.78亿港元,占基金净值比约2.62%。全市场共有5只ETF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合计规模约359.63亿元,以2.62%占比来计算,ETF被动买入金额约9.4亿元。由于药捷安康上市尚不足三个月,其纳入指数引发了市场对指数编制规则审慎性的质疑。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编制方案要求选样空间满足公司近一年无重大亏损等条件,但药捷安康2022年至2024年都未实现盈利。而且其流通股数量较少,此次港股IPO公开发行1528.1万股,除去基石投资者认购的约979万股,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资金短期内大量进出对其股价形成较大扰动。指数公司未提前发布此次调整公告,且官网样本详情中也未及时更新药捷安康的身影,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使得ETF被动调仓陷入了“接盘”争议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