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通过多年探索,成功实现了地膜从保墒增收工具到绿色循环资源的转变,有效解决了地膜“白色污染”问题。以下是具体情况:地膜的作用与污染问题:覆膜种植在宁夏西海固干旱地域已发展近五十年,地膜具有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害虫侵袭和病害发生等作用,成为干旱区农业的“革命性工具”。但随着覆膜农业面积扩增,废旧农膜处置不当造成的“白色污染”,成为环保难题,如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等。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的建立:2004年,彭阳县的邓世平回乡建厂,试图解决废旧农膜处理问题。创业之初,因设备非专用废旧农膜加工机器,生产受阻。他辗转多地寻求技术支援,最终从山东请来技术人员改造设备。经过晾晒、粉碎、漂洗、甩干、挤出、切粒等工序,废旧农膜成功转化为聚乙烯高压塑料颗粒,彭阳有了第一家真正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此后,彭阳县陆续建起8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后因环保要求不达标,分南北区域保留了2家加工企业,邓世平的企业因设备更新和环保配套成为其中之一。政府支持与回收机制创新:如今,彭阳县覆膜农作物种植面积以每年50万亩的保有量稳步发展。政府加大力度鼓励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给予收购废旧农膜每吨800元的补贴,并在重点乡镇建立了30个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兑换收购网点。固原市临近县的甘城乡还推出“以膜换鸡”活动,村民用废旧地膜兑换鸡苗,既清理了农田污染,又发展了庭院经济。技术创新助力残膜治理:固原市在残膜治理方面积极引入技术手段,推广0.015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这种地膜抗拉伸、耐候性强、使用寿命长,可有效减少因破损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同时提升保墒、保温性能,帮助农户节约覆膜成本。此外,原州区投入新型残膜回收机50余台,采用“机械+人工”方式加强农用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最大限度降低农田“白色污染”。
|
|